佛家講的正念:《清淨道論》:念是一種心理過程,通過不忘失的憶念,以保持思慮的穩定、不飄蕩。因為念的穩定,使得修行者可以執持善的念頭與行為,放棄惡的行為。形成一種精進、不放逸的力量
將思想固定在某個對象上,專注的觀察它,就稱為念。以正確的方式來修習念
光點和亮度增加,大德應該是閉目把氣意集中觀注在眉心,這是身體自然現象
(丹田:上丹田、中丹田、下丹田)
ㄧ直處於氣功態,不會累積太多能量,在生長期(青春期)加上長時間保持氣意聚氣狀態,眉心會很微小凸出
- May 09 Tue 2017 09:28
在日常生活中攝心保持氣功態?
- May 08 Mon 2017 23:28
關心 與 擔心 ?
關心 與 擔心 ? 兩者看似相應,其實差異極大,為何? 一種是「當下的行為」,另一種是「未來的思維」。 "關心"屬於一種行為上的表現,它是當下的產物(無時間、空間概念) "擔心"屬於是心智的詭計,它利用思維帶您到了未來, 再因恐懼同時產生感知(即擔心...)。 但其實「未來」永遠不會到,我們總以為明天是存在的, 但真相只因為慣用大腦思維,才將未來(恐懼)帶來現在呈現。 這就是煩惱的起源,因為想到過去、現在、未來(故佛法言~三心不可得) 題主說得沒錯!關心與擔心,覺觀而已。 只要覺察念頭的虛妄(三心)即可,其它啥都不用做。 再三強調: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。知妄即離,不假方便。
別擔心了,擔心是未來的事,而未來永遠不在當下。 阿彌陀佛!小樺淺見
文章來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50526000015KK02641
- May 08 Mon 2017 23:28
關心 與 擔心 ?
關心 與 擔心 ? 兩者看似相應,其實差異極大,為何? 一種是「當下的行為」,另一種是「未來的思維」。 "關心"屬於一種行為上的表現,它是當下的產物(無時間、空間概念) "擔心"屬於是心智的詭計,它利用思維帶您到了未來, 再因恐懼同時產生感知(即擔心...)。 但其實「未來」永遠不會到,我們總以為明天是存在的, 但真相只因為慣用大腦思維,才將未來(恐懼)帶來現在呈現。 這就是煩惱的起源,因為想到過去、現在、未來(故佛法言~三心不可得) 題主說得沒錯!關心與擔心,覺觀而已。 只要覺察念頭的虛妄(三心)即可,其它啥都不用做。 再三強調: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。知妄即離,不假方便。
別擔心了,擔心是未來的事,而未來永遠不在當下。 阿彌陀佛!小樺淺見
文章來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50526000015KK02641